慶州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城市,是新羅時代的千年首都。有豐富的遺物遺址,因此整座城市好像是一個博物館。1995年佛國寺和石窟庵被指定為聯合國文化遺產,除佛國寺和石窟庵外,慶州還有感恩寺、瞻星臺、臨海殿等歷史遺跡。
瞻星臺是東方現存的最古老的天文臺,建于新羅27代王善德女王(AD632-646年)時期,用于觀測天空中的云氣及星座。瞻星臺是一座石結構建筑,直線與曲線的搭配十分和諧,1962年12月20日被指定為國寶第31號。
瞻星臺呈圓筒形,由362塊30厘米大小的石塊分27層堆砌而成。距底部4.16米處有一扇門,呈正方形,每邊長1米,門下方還遺留著放置梯子的痕跡。
內部至第12層都填滿了泥土,第19、20、25、26層的兩處有呈井字形的長石塊,石塊的兩端伸向臺外。
瞻星臺高9.17米,基座的石塊每邊長5.35米。當時人們通過星空測定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24節氣,而井字石估計則是用來指定東西南北方位的基準。建造瞻星臺時用了362塊石塊,象征著陰歷年一年的日子數。
瞻星臺是一座石結構建筑,呈圓筒形,由362塊30厘米大小的石塊分27層堆砌而成。距底部4.16米處有一扇門,呈正方形,每邊長1米,門下方還遺留著放置梯子的痕跡。內部至第12層都填滿了泥土,第19、20、25、26層的兩處有呈井字形的長石塊,石塊的兩端伸向臺外。瞻星臺高9.17米,基座的石塊每邊長5.35米。當時人們通過星空測定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24節氣,而井字石估計則是用來指定東西南北方位的基準。建造瞻星臺時用了362塊石塊,象征著陰歷年一年的日子數。
美國天文學教授卡爾?路佛斯在1936年撰寫的《韓國的天文學》一書中介紹占星臺說,“它是非常現代化的天文臺,上了天文臺的天文官們不分晝夜觀察了天空,一旦發現異常的天文現象就把它記錄后扔向在瞻星臺下面等待人讓他們馬上去向君主傳達此現象。有時發生特別重要的現象天文官員們就聚在一起開會把結果告訴君主。”
地址:址:韓國慶尚北道慶州市Inwang-dong,839-1瞻星臺。
開放時間09:00-22:00。